在實際施工時,往往澆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氣泡行程過長,即使振搗時間達到規程要求,氣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這樣也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不合理使用圓柱模板脫模劑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目前圓模板脫模劑市場比較混亂,良莠不齊,產品大致分以下幾大類:礦物油類、乳化油類、水質類、聚合物類和溶劑類等。
就礦物油類圓柱模板脫模劑而言,不同標號的機油黏度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標號的機油,由于環境溫度不同,黏度也不相同,氣溫高時黏度低,氣溫低時黏度高。當氣溫較低時,附著在模板上的機油較黏,新拌混凝土結構面層的氣泡一旦接觸到黏稠的機油,即使合理振搗氣泡也很難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單位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在機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來降低脫模劑的黏度,這樣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環境溫度對混凝土結構面層的質量也有影響。由于氣泡內部含有氣體,因此氣泡休積變化對環境溫度特別敏感,環境溫度高時氣泡休積變大,氣泡承載力變小,容易破滅。環境溫度低時氣泡體積變小,承載力較大,不容易形成聯通氣飽。即使混凝土結構面層有氣泡,氣泡也很小,對混凝土結構外觀影響不大,由此使人們聯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結構面層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因此附著在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氣泡體積變化也很大,當混凝土面層水泥漿體的強度小于氣泡強度時,氣泡體積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氣泡周圍的水泥漿體也隨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泥漿體的強度不斷增加,當氣泡周圍水泥漿體達到一定強度時,再不隨氣泡體積變化而變化,如果此時正趕上氣泡直徑大時,勢必給混凝土面層留下孔洞。